想就解说道:“又不是都给招安的人用的。这是方便杨制使带掣熟人。
按成例一个指挥使该下辖五个都头,现在只给两个,应该是殿帅府都默认另外三个是空饷,懒得多给了。”
赵子称这才了然。好么,原来是预判了你的预判,知道你会吃空饷,不给你多占朝廷便宜。
不过这已经够用了。
陆渐吃饱喝足,就起身告辞,自去水门外坐船返航。
赵子称和杨志、贾谠只是送他到樊楼门口,并不远送,看着陆渐离去,几人便再回樊楼内,继续吃喝玩乐。
……
樊楼消费昂贵,来一次可不容易,只办一件事情怎么够。
而且有些事情,就是要等陆渐走了之后,赵子称和贾谠才方便谈。
贾谠又喝了几杯,随口跟赵子称说道:“那日提到的羽绒袍服生意,已有眉目了。也亏得我在将作监多年,认识的富商不少。昨日有一家在汴京经营衣被、丝绵生意多年的老朋友,看了你的货后,愿意包下汴京城周边的货。
不过他也有条件,京东路京西路,只能给他一家供货,他可以包销,还可以约好每年的供货量、提前给三成定金。至于价钱么,目前给他的供货价,不能比市面上的上等丝绵衣被贵。
若是这个条件能往下谈,今日就可以定下,第一笔定金也可以立刻就付。他还说了,这些羽绒被服,未必保暖就比丝绵更好,只是更加轻抛绵软,达官贵人也就是图个新鲜,长久之后,不可能卖得比上等丝绵货贵的。”
原来,就在前几天赵子称和贾谠切磋园艺、研发水泥的同时,赵子称也跟他说起了羽绒被服生意的事儿,贾谠就利用自己在汴京的人脉,帮他留意了。
将作监的官吏,经常会跟富商打交道,因为有很多富商会给朝廷工程供材料,贾谠认识一大堆富商,并不奇怪。
赵子称人生地不熟,他带着样品来汴京推广羽绒被服,本来就没打算亲自经营,他也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,也分身乏术。
能让渡一部分利益出去,找人合伙,那就最好了。
而且他也没指望羽绒被服生意赚多少钱,这本来就是一个求名求政绩的东西,也是为了给自己的眼光背书。
现在有贾谠出面,有将作监的人知情,想必那些富商也不敢吃相太难看弄虚作假。
赵子称便爽快地应承了:“多亏了贾兄帮衬,这些都好说。事成之后,自然会分贾兄一成利,以后还要靠贾兄常在汴京,帮我盯着一点。”
赵子称本人没法长留汴京,肯定要其他人帮他盯着,贾谠官职不高,只是一个主簿,分一成利形成捆绑,算是不多不少。
不过赵子称出于良心,还是多提醒了对方一句:“不过,对方要我承诺两京路只给他一家包销,这事儿我自然是没问题。
可他想过没有,让羽绒除骚防腐的技法,目前虽然只有我独家掌握,可一两年、三五年之后,肯定会有旁人有样学样。就算我不泄露,别人也可能自行琢磨出方子来。
到时候我就算承诺他独家承销,别人的仿制货也会卖到两京路,这一点我却是无法保证的。”
贾谠:“这个没关系,如今谈的条件,本就考虑到别人可能会仿了。如果市面上出现了其他仿制品,那他就少拿点货,之前承诺的包销数量便作废,还要下调预付的订金,买卖本就是各担风险的。”
这些条件合情合理,如果技术被破解了,自然也谈不上承诺每年必须进货压货多少数量了。
赵子称点头认了,只问了最后一个问题:“那这第一年,他又准备包销多少?预付多少定金?”
贾谠:“如果能生产得出,第一年可以要五千套,每套算两贯钱,六百钱定金。”
赵子称算了算,他在老家秀州和旁边的苏州生产,以两地民间能收到的鸭毛羽绒产量,五千套绝对是可以做到的。实在不够,还可以拉上镇江的梁家,跟梁家谈好条件,贩运来两京路的货,都只让汴京这边的“独家经销商”承销,避免串货。
也多亏了汴京这边有钱人多,好几贯钱一套的保暖衣服,随随便便就有每年数千人买得起。
当然,要不是有将作监的人居中撮合担保,这么有实力的汴京富商,也不可能跟赵子称合作。
而且这个两贯钱只是赵子称出货给本地经销商的批发价,人家拿去零售肯定还要加很多。
两贯钱的衣服面料也是最差的,布面只用葛布或者最低端的丝绢,主要贵在羽绒上。如果面料好,肯定还会加价。
赵子称和贾谠大致把前提条件谈妥,这就准备跟对方签约、顺便收取第一笔定金。
“既然对方爽快,我也不能斤斤计较。贾兄,便劳烦你把人请来,大家一起喝一杯,今日就当面把契约签了。”
贾谠道:“我已经跟对方说好了,贤弟若答应这个条件,可去大相国寺签约,顺便收定金,倒是不必来这。人家是京中豪商,平时樊楼来得多了,并不稀罕。”
赵子称
第39章 亚洲第一金融机构大相国寺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